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

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

  秋季,自然界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秋風勁急,氣候乾燥。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,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,希望對你有用!

  秋季養生保健知識

  秋風落葉,萬物凋零,常使人觸景生情,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。為此,老年人應調攝精神,白天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,隨意玩樂,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,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,以走出淒涼低落的窘境。

  秋天空氣乾燥,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,容易出現口舌生瘡、鼻腔和面板乾燥、咽喉腫痛、咳嗽、便祕等,秋燥現象。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補品或藥粥。如沙蔘、百合、銀耳、芝麻加粳米、冰糖適量煮粥即可,早晚服食,以防秋燥傷人。

  秋風乍起,氣候乾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氣爽,空氣清新,是秋天一日中空氣最為溼潤的好時候,早睡早起,以利收斂神氣,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,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。 俗話說:“一場秋雨一場涼”,且秋天晝夜溫差較大,應隨時增減衣服,以防止秋涼感冒。但為了提高人體對冬天的禦寒能力,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,特別應進行秋凍,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的與秋涼“接軌”。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。

  秋季氣候乾燥,空氣溫度低,汗液蒸發快,應多補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、e和C,平時可多吃蘋果和綠葉蔬菜,以助生津防燥,滋陰潤肺。但秋天不應貪食瓜果,以防壞肚而損傷脾胃。也應少用蔥、姜、蒜、韭菜及辣椒等溫燥熱食物,否則夏熱未清,又生秋燥,易患溫病熱症。

  適當吃些高蛋白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和豆類等,使人的大腦產生一種特殊物質,可消除抑鬱情緒。 秋天是旅遊登山的黃金季節。郊遊登山活動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,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。特別是久居鬧市的人秋日郊遊登山,能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,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,且有效地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犯。

  秋季養生保健攻略

  白露養生,養氣潤燥

  調理飲食,減苦增辛

  白露時節,秋燥傷人,容易耗人津液,因此常會出現口咽乾苦、大便乾結、面板乾裂的現象。可多吃一些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藥食療,如西洋參、沙蔘、杏仁、川貝等。白露時胃腸氣血未充,此時飲食宜減苦增辛,以養心肝脾胃;也不宜進食太飽,以免腸胃積滯,變生胃腸疾病。

  秋吃早粥,調理脾胃

  白露節氣,人容易出現脾胃虛弱、消化差的症狀,抵抗力也有所下降。這個時節多吃點溫熱的、有補養作用的粥食,既能治秋涼,又能防秋燥,對健康大有裨益。白露時節適宜的粥品有蓮子百合粥、山芋粥、紅棗糯米粥等,有補養氣血、健脾補腎的功效。

  白露身勿露,露了凍瀉肚

  白露節氣一過,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。這時天氣冷暖多變,早晚溫差較大,應該及時添衣加被。睡臥不可貪涼,否則極易患上感冒,也容易誘發支氣管炎、哮喘、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。過分貪食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。

  搓耳泡腳,補養腎氣

  從白露開始,涼意漸濃,有些人會出現手腳冰涼、怕冷、乏力等症狀,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,所以要經常給腎“打打氣”。晚上堅持用溫水泡腳15到30分鐘,水沒過腳腕,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。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,腎開竅於耳,搓熱耳朵能有效補養腎氣。

  運動調養,動靜結合

  秋天氣候宜人,是一年中難得的鍛鍊身體的好季節。白露後,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較夏天適當加大,但選擇運動專案也應因人而異、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。

  寧神定志,保持微笑

  白露時節,秋氣肅殺,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易使人情緒波動。故秋季養生要調攝精神,保持神志安寧而平和,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。同時,中醫認為,笑能宣發肺氣,調節人體機能,消除疲勞,恢復體力;還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,撥出濁氣,加速血脈執行,使心肺的氣血調和。所以,蕭索之秋,還要記得常常綻放笑臉哦!

秋季養生保健方式
秋季養生保健方法
相關知識
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
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
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什麼
秋季養生保健的方式
春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推薦
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
夏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什麼
中醫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
春季養生保健的方法
老人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